學測後談
大考過後,才體驗到何謂害怕

還記得在國中的我,是個完全不相信教育體制的人。
認為現今的教育體制缺乏了許多方面的發展、認為現今的教育體制拖垮了許多身邊本該自由成長的同學們、認為現今的教育體制讓大部分的人走向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道路。當時的我,甚至是碰上了科教館的跨領域培育人才計畫,以「2040年的理想學校」為主軸,將我心中的理想學校打造了一番。
然而,經過了真正的「大考」後的我(我沒有參加國中會考,所以學測是我的第一個大考),對於現今教育體制的立場大幅改變了。這不僅讓我重新相信體制存在的必要性,也不再一昧的咒罵那些教育失敗的老師們,甚至將自己回歸到校園裡,用自己的方式在校園活出自己。
在這篇文章,我想重新回想從特選結束和決定開始學測講起,到讀書讀到崩潰,最後考完學測放下的故事及心態轉折。
其實在高一、高二的我打從心底相信著「要是能用特選上自己想要的學校,該是會有多好啊」「只要我做的研究夠多、比夠多的比賽,就算獎項沒以多好看,應該還是能夠被大家看見而要我吧」的價值觀。而事實上,正是因為想要被別人看見的企圖心壓過對研究領域的好奇心,讓我在實驗室的這條路走得非常顛簸。
沒錯,即便我的確很享受研究的當下,也很感謝那些在研究路途中幫助我的所有老師、教授、學長姐和同學們,但我沒有一刻是不擔心會不會得到回報的。這也是為何我在旺宏科學獎頒獎典禮聽到銅牌獎的瞬間是如此錯愕的原因之一。
當時已經是十一月,早就將所有特殊選才的初審報告書投件了,包括交大百川、清大拾穗、成大資工,和師大電機/資工。當時花在特選的心態並沒有太緊張,一方面是沒有太強烈的「我就是想要某一個科系」的企圖心,另一方面是……其實我對自己的備審還蠻有信心的。
但事實上並沒有自己所想的如此順利。在一階時就已經失去了清大拾穗和成大資工,交大百川的面試時間甚至和師大電機互衝,最後只有去成交大百川和師大資工的二階面試。本來沒有的企圖心也在認識交大百川面試的人後開始成長,同時也開始怨恨當時的自己根本沒在認真準備面試,導致後面錯話連篇,也很當然的沒有上。
不過很幸運的,在師大資工的面試時記取了教訓,前幾天認真的準備面試,把簡報盡量內容精簡且不花俏,才終於在20位中脫穎而出。對了,在面試時教授甚至提到師大資工和音樂系最近有合作案,我表示超級有興趣(w),最近應該也會寫信問教授詳細情況。(Flag)
不過說真的,當我收到師大資工的錄取通知時的確很興奮,但並沒有特別放鬆。我知道對大部分的同學來說,師大資工是他們連想都不會去想的科系,對我來說也是如此。雖然我知道依靠學測成績是很難達到更好的成果(畢盡高一高二都沒讀什麼書,成績一直都維持在及格線而已嗚嗚嗚),但在高三開始就有固定在準備,再怎麼久也到一月就結束了,也想趁機用這次的機會讓自己去面對之前一直畏懼的科目,於是就決定繼續準備學測。
雖然還是被倒數壓得喘不過氣,至少不需要擔心考出來的成績絕對不會比師大糟了(X
國文/國寫
預估自己的情況,是絕對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將學測成績撐到頂大資工等級,加上當時想要趁學測的機會讀國文,於是就把大部分原先拿來讀自然的時間挪到國文身上(自然約在 13 到 14 級分之間,國文則是 12 到 13 級分之間)。雖然這樣會讓自己有很大的可能性被自然拖垮導致沒辦法填一大部分的自然科系,但我也沒有管那麼多了。
很意外的,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開始發現國文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要知道高一高二我的國文成績一直都是被國文老師用平時成績硬拉上60的(嗚嗚嗚謝謝老師我愛你)。之前上國文課也沒有特別不認真,反而是因為老師的大發慈悲讓我一直都蠻認真在聽老師上課。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國文成績一直都起不來,因為低於及格線太多即便訂正也沒動力交給老師填上成績,持續落在低分群的惡性循環就這樣維持了好久。
其實在高二就有補另外一間補習班了,但也一直處在「寫題目 — 錯題 —訂正」的無限迴圈裡,但成績還是沒有起色。困擾的我因此去找小班補習班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一樣是因為不想因此麻煩老師,不然其實蠻想找原班的國文老師的),在每週二晚上都會到頂溪上國文學測班。
與其說是一個班,不如說是兩個人的補救教學課。我和另一個同學的國文成績一直都沒有很好,但我們在老師小班的教學下,讓我們能夠在課堂中盡情地發問或討論(自從國中後就沒有類似的小班上課了),也發現了很多之前沒發現的弱點。當然,除了原本的課文就因為沒有複習導致很不熟悉外,在很多的語感也有待加強。
值得提的是,我和另一個同學在下課時都會一起回家,聊了許久後才發現他其實是儒林重考生。我們常常在到頂溪捷運站的路上聊聊從小到大發生的事情,他也有不少的故事。從農莊小孩到扯鈴國手,從養流浪狗到儒林生活,他的故事讓我這段時間充實了不少。(話說我超後悔沒有三個人一起合照的嗚嗚嗚)
在學測的最後一個月我們開始練習國寫。和我在另外一個補習班上的內容不太相同,這幾堂課比較重視於如何擬出一套能夠說服自己/別人的大綱,並讓自己有能力讓自己依此大綱寫出像樣的學測作文。有一次另外一位同學請假,我就一直和老師不停的擬大綱和瘋狂的討論,那堂課真的對自己的無知深感佩服。
最後的成績最高就 13 級分吧,對我來說已經盡力了,不如說能夠在學測前仍然願意面對國文,就是我對自己國文程度的負責吧。
數學/自然
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在高三換了新的老師,她除了教我們之外,也同時教同屆的另外兩個數資班。幸好適應期蠻短的,也能夠跟上老師超級快速的上課方式,只是每次被老師叫上去解題目還是會很害怕XD
最後讀數學的方式不意外就是不停地複習錯題和寫考古題練手感一直到學測當天。很意外的數學成績是很穩的 15 級分,預估甚至只有 -4~-6,無疑成為了最強科目沒有之一。
自然的部分從一模就一直清楚自己大部分都錯在生物和地科,但自從決定放棄自然後就沒有繼續唸了,應該是 13 級分。有點失常但還算可以接受,雖然這個13級分讓我大部分的科目都不能填了……
英文
對我來說,英文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詭異的科目。每次當我認真讀時成績都沒有提高,但當我讀遍了許多論文後,英文程度卻大幅提升。雖然平常我的手機介面就一直都是英文,但我的程度卻一直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這個問題讓我困擾了很久,於是這也成為我想在讀學測的期間努力的方向之一。
雖說如此,但來來回回寫了十幾回,成績沒有很明顯的提升,一直都維持在 -1X 分。不過英文作文倒是從原本的「三小」變成了「至少能看懂」的能力,大部分都是虧於英文老師和家教老師的忙,否則我絕對沒有辦法進步(我真的對那些「三小」的作文感到很羞恥,抱歉讓老師看到了遮些「三小」文qwq)。成績應該是 13 級分,算是能夠接受的成績,也希望接下來能夠繼續加油,依照這樣的能力,要達到 Minerva 的入學標準還是遠遠不足的。
在考前的三個禮拜是自由的讀書時間,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讀書習慣在家、在外面或在學校都可以。一開始我都上午待在學校念書,下午放學後就習慣性地跑到咖啡廳來杯咖啡繼續加油。但因為某天開始氣溫轉冷,於是在那之後就一直都在家裡讀書了。
之前沒有在家裡讀書主要是因為房間都沒有什麼整理,讀書效率也比在其他地方低,但在考試壓力下,這些擔心似乎也沒有什麼必要了。但長時間自己一個人讀書,只會在吃飯時和家人聊聊天的生活,讓我的壓力無形的增長,而這些壓力在學測前四天潰堤了。
那天晚上我完全沒有辦法睡著,總是想著想著如果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怎麼辦,沒有辦法達成大家的期待怎麼辦之類的東西。原本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失眠,突然的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就這樣一直到了早上五、六點。
週二那天的事情我已經記不太得了。我只知道我一直睡到中午,吃了午餐後就一直哭一直哭,似乎是在怕著什麼事情全身顫抖著,哭累了就躺在床上,醒來了又一直哭,就這樣一直到晚上。
超酷的對吧wwwwww
(放心,自從那天之後就沒有任何異狀了,不用太擔心。)
不只是我媽媽,連我自己也非常的驚訝。明明不需要擔心考差,就算考差也頂多只是師大資工,為何當時的我會那麼在意,在意到自己的內心完全承受不住?一直以來都沒有這種問題的我完全沒有找到解答,就在沒有什麼情緒波動的情況下一直到學測結束了。
這種害怕的感覺只發生於當天,我也沒有辦法模擬當天的情況。要我回想也就只有不斷地哭,無來由地哭,漫無目的地哭。直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解釋,我只希望未來不要再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害怕考差的感覺我一直以為不會出現在我身上,因為我知道這種情緒大部分都是因為會有一個更大的威脅在強迫自己考好產生的反應。那個威脅可能是家長,可能是周遭的人的期待,但對我來說這些人一直都不存在,那這個威脅的源頭就只有一個可能性 — — 我。
可能是我仍然未曾去面對那讓我害怕至顫抖的自我,但現今的我仍然沒有辦法去合理猜測當時發生的事情。原本這篇文就打算寫,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真的講不出什麼,就只知道是一個很神奇的體驗。
其實學測已經過了快五天,對於學測已經結束這件事還是沒有什麼實感。總覺得人生什麼的還是要過,之前要面對的事物也沒有變過,除了升學外,現在也沒有什麼新的事物出現在身邊。只希望大家都安好,如願上自己想要的科系。pe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