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記。
關於來到附中一年後的轉變及未來的期許

這是一篇在高二時就躺在 Medium 文章草稿的屍體,我嘗試把它撿回來把一些沒完成的句子放回來,但除此之外沒有變更任何東西。
附中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大家很常說我看起來不像是個高中生(甚至有時我也會這麼覺得),但經過今年的洗滌後,其實我和其他附中的同學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八點到校、五點下課、耍廢到睡覺,今年下來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持續地進行這個循環。
雖然現在沒什麼感覺,但仔細從Google相簿中從一大堆的文件中翻找些許記憶中,才發現其實今年過得比之前都還要充實許多。可能是因為身邊的同學換了一輪讓自己的思想從頭到尾改造過了一遍,總覺得來自深淵的自我又再度被動搖,已不是從前那固執的心靈。
因為開始認識更多不同的人,才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孤單的。總是以為自己可以以上位者的角度俯瞰附中,但也是因為過度自信而蒙蔽了雙眼,反而看不到附中樸實的那一面。
總之繼我在 Google Blogspot上發布的「2017年記。」和「2018年記。」後,一樣來記錄我在今年我認為最重要的幾件事情。
資訊能力大幅提升,可進步空間也大幅增加

從年初開始參加資訊之芽開始打演算法的基礎;在八月參加SITCON CAMP 2019後開始學習如何做專案;下半年開始做各種專案,陸續接觸資訊安全、計算機概論、資訊分工、資料管理等領域,並開始往自然語言處理的方向研讀相關書籍等。
雖然學到了很多東西,但也被迫發現更多以往我所不知道的方向,也讓我在領域與領域之間的選擇變得更困難。乾脆一頭栽進附中網管小組,看在附中的同學們在資訊圈各往哪些方向邁進。
首次參加台灣口琴音樂大賽,意外獲得雙亞軍

出,但比賽的經驗相較之下低非常多。偶然起興想要試試看比台灣口琴音樂大賽,選了半音階獨奏「Pictures of a woman」及口琴三重奏「Orange Blossom Special」,都是之前未曾體驗過的組合。
這是我第一次找伴奏比賽,請同校同屆音樂班的同學幫忙,完全可以感受到音樂班的實力與我完全在不同等級;三重奏則是因緣際會找來自景美口琴的同屆,我不但使用只學半十孔口琴上台,也是第一次上三重奏。本來以為只是當個炮灰的我非常意外得到雙亞軍,也謝謝當天一起比賽的同學及對手。
參加三次學生音樂比賽,兩次全國特優一次優等第一

今年年初有幸加入附中管樂和附中愛樂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不管是重新參與樂團練習,吸收不同指揮對不同曲子的不同詮釋以提升自己對音樂的敏銳度,還是在練團完和大大們請教如何把琴拉好或把豎笛吹好,果然有師可拜就是和自己練不一樣。
升上高二後參與口琴四重奏,同時也第一次以Leader的身份帶領團隊參加比賽。除了指定曲Fata Morgana外,還有由舒馨口琴社指導老師親自編曲的自選曲Toledo。 經過幾個禮拜的密集練習,最後得到區域優等第一並進軍全國賽。(然後就因為疫情停辦了嗚嗚嗚)
演出次數暴增,迎新舞會演三場
今年因為各種機緣,很榮幸能夠參與年度成發、校慶晚會和迎新舞會的表演,非常開心!
體驗到社群的強大,並嘗試在附中創造社群力量
也是因為 SITCON CAMP 2019 的推坑,讓我一頭栽入了 Telegram 的世界,除了嘗試自己寫外掛(雖然大半都是凱瑞的隊友寫的)外,也用了很多非官方開發的 Bot 感受到開發的強大。但這種感覺光是待在附中是完全感受不到的。所以萌生想讓附中有社群氛圍。
如果要讓附中擁有社群力量,除了讓附中人往外擴展外也只剩由我們自己創造的份了。雖然如此,但身為菜鳥的我完全不知道要和從開始。從九月開始和認識的同學一同創立了只有附中人才可以進入的 Discord,但因為只是草率就做出的決定,沒有多想未來的運行規則,所以現在一直在停滯狀態。
不過好在有我貼在黑特附中的文章的關注,開始有很多人陸續加入並且活躍至今,雖然和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自己好像也說不太上來,但總之希望能夠透過這次的經驗逐漸了解社群的本質。